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生物数量: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 150 万种, 分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1 鱼 (1)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2)能在水中呼吸。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2)鱼的呼吸器官:腮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3)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 其他水生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用鳃呼吸。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 1)比较干燥;( 2)昼夜温差大;( 3)缺少水中的浮力;( 4)有气态的氧;( 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 3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①环节动物 (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 蚯蚓 : 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②恒温动物 (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包括:哺乳类和鸟类 ) 兔: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牙齿:门齿 —— 切断食物 犬齿 —— 撕裂食物 臼齿 —— 磨碎食物 )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哺乳类: 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 4000 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 空中飞行的动物—鸟类: 数量:世界上的鸟有 9000 多种。 鸟类适宜飞行的特点: (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5)鸟类消化特点: 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 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3、直肠短,排便频繁。 (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8)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 昆虫 数量: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 100 万种(占动物种类的 4/5 ) 外部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 —— 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57 、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 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关节结构: 关节头、关节窝(总称: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人体主要的关节: 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关节,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 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运动强度要适当; 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 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 动物的行为 分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意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首领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态平衡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2、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生物反应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 “生产车间 ”,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 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作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牛存。 经过严格高温杀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芽孢: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参与物质循环;( 2)引起动、植物患病( 3)与动物共生。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酵母菌发酵状态: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 +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 +酒精 +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
|||||||||||||||||||||
(责任编辑:admin) |